//www.exbrd.com/ Engineering Mechanics gclxbjb@tsinghua.edu.cn gclxbjb@tsinghua.edu.cn en gclxbjb@tsinghua.edu.cn 1000-4750 <![CDATA[2023-02期封面+目录]]> //www.exbrd.com/article/id/7f8d98c9-b943-4983-a235-9ee4b702c5d7 . 2023 40(2): 0-0. . 2023 40(2): 0-0. 2023-02期封面+目录 2023-02-25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0-0. article doi: 40 2 2023-02-25 //www.exbrd.com/article/id/7f8d98c9-b943-4983-a235-9ee4b702c5d7 0 <![CDATA[壳体断裂力学统一计算理论与飞行器结构设计]]>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2.06.ST02?pageType=en 庄茁, 王恒, 宁宇, 王翔, 柳占立, 张志楠 断裂力学理论和方法在飞行器结构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据断裂准则划分为阻止或者驱动裂纹扩展。阻止裂纹扩展是避免飞行器结构发生灾难性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机翼、机身等重要结构的止裂安全性设计、广布疲劳损伤容限设计等;驱动裂纹扩展是实现飞行器结构快速分离的关键技术,如运载火箭级间和星箭分离、飞行员和航天员逃逸救生等。板壳是飞行器结构的主要形式,开展板壳断裂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该文提出了基于连续体的壳体断裂力学统一计算理论,发展了壳体扩展有限元方法。基于该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大变形曲面壳体裂纹扩展与止裂的计算分析过程,展示了在国产大飞机机翼整体结构件设计、天和号核心舱结构研制和高级教练机穿盖弹射救生系统设计等飞行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 . 2023 40(2): 1-7. 庄茁, 王恒, 宁宇, 王翔, 柳占立, 张志楠 断裂力学理论和方法在飞行器结构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据断裂准则划分为阻止或者驱动裂纹扩展。阻止裂纹扩展是避免飞行器结构发生灾难性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机翼、机身等重要结构的止裂安全性设计、广布疲劳损伤容限设计等;驱动裂纹扩展是实现飞行器结构快速分离的关键技术,如运载火箭级间和星箭分离、飞行员和航天员逃逸救生等。板壳是飞行器结构的主要形式,开展板壳断裂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该文提出了基于连续体的壳体断裂力学统一计算理论,发展了壳体扩展有限元方法。基于该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大变形曲面壳体裂纹扩展与止裂的计算分析过程,展示了在国产大飞机机翼整体结构件设计、天和号核心舱结构研制和高级教练机穿盖弹射救生系统设计等飞行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 . 2023 40(2): 1-7. 壳体断裂力学统一计算理论与飞行器结构设计 庄茁, 王恒, 宁宇, 王翔, 柳占立, 张志楠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1-7.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2.06.ST02 10.6052/j.issn.1000-4750.2022.06.ST02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2.06.ST02?pageType=en 1 <![CDATA[弹性力学有限元分析中的平衡与协调理论]]>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7?pageType=en 傅向荣, 陈璞, 孙树立, 袁明武 有限元分析中的单元可以遵循不同的方法构造,该文提出以单元模型的平衡性与协调性进行分类,并对弹性力学平面问题中的几种经典单元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了协调元、非协调元和超协调元的协调性方法,以及基于解析试函数法的平衡型方法。单元的协调性理论思路包含单纯形格式协调元和非单纯形格式协调元,以及相应的非协调和超协调元格式,关注的重点是单元边界的协调。单元的平衡性理论思路包含解析试函数和权函数的高阶完备性,关注的重点研究是单元内部及边界平衡性。研究表明:针对弹性力学中平衡性和协调性要求,两类理论给出的不同单元格式各具特点,而既能保证单元内部平衡性,又能考虑单元界面协调性的单元类型给出了更精确、合理的计算结果。 . 2023 40(2): 8-16. 傅向荣, 陈璞, 孙树立, 袁明武 有限元分析中的单元可以遵循不同的方法构造,该文提出以单元模型的平衡性与协调性进行分类,并对弹性力学平面问题中的几种经典单元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了协调元、非协调元和超协调元的协调性方法,以及基于解析试函数法的平衡型方法。单元的协调性理论思路包含单纯形格式协调元和非单纯形格式协调元,以及相应的非协调和超协调元格式,关注的重点是单元边界的协调。单元的平衡性理论思路包含解析试函数和权函数的高阶完备性,关注的重点研究是单元内部及边界平衡性。研究表明:针对弹性力学中平衡性和协调性要求,两类理论给出的不同单元格式各具特点,而既能保证单元内部平衡性,又能考虑单元界面协调性的单元类型给出了更精确、合理的计算结果。 . 2023 40(2): 8-16. 弹性力学有限元分析中的平衡与协调理论 傅向荣, 陈璞, 孙树立, 袁明武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8-16.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7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7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7?pageType=en 8 <![CDATA[流场特征识别的无量纲时程深度学习方法]]>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38?pageType=en 战庆亮, 葛耀君, 白春锦 流场的特征直接影响结构的流致振动状态,对结构绕流流场的特征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中高雷诺数与不同流速的情况下,尾流中隐含的流场特征不同,传统数学物理方法很难对其特征进行提取与识别。该文提出了采用无量纲的物理量时程进行流场特征识别的深度学习方法,消除了不同来流速度的影响,仅通过时程的时变特征进行特征识别,扩大了特征识别方法的应用范围。采用两种不同深度学习模型对三种棱柱的尾流进行了特征提取与识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归一化的时程中仍包含不同形状物体所引起流场的关键特征,可用于流场的特征提取;使用归一化时程进行流场特征识别可降低模型训练难度,又提高了特征提取的精度,是一种流场特征提取的新方法。 . 2023 40(2): 17-24. 战庆亮, 葛耀君, 白春锦 流场的特征直接影响结构的流致振动状态,对结构绕流流场的特征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中高雷诺数与不同流速的情况下,尾流中隐含的流场特征不同,传统数学物理方法很难对其特征进行提取与识别。该文提出了采用无量纲的物理量时程进行流场特征识别的深度学习方法,消除了不同来流速度的影响,仅通过时程的时变特征进行特征识别,扩大了特征识别方法的应用范围。采用两种不同深度学习模型对三种棱柱的尾流进行了特征提取与识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归一化的时程中仍包含不同形状物体所引起流场的关键特征,可用于流场的特征提取;使用归一化时程进行流场特征识别可降低模型训练难度,又提高了特征提取的精度,是一种流场特征提取的新方法。 . 2023 40(2): 17-24. 流场特征识别的无量纲时程深度学习方法 战庆亮, 葛耀君, 白春锦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17-24.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38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38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38?pageType=en 17 <![CDATA[腹板并合双肢冷弯薄壁Σ型钢压弯构件畸变性能试验研究]]>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26?pageType=en 何子奇, 杨光, 周绪红, 彭赛清 为研究腹板并合双肢冷弯薄壁Σ型钢拼合钢柱的畸变屈曲性能及其相关作用,并评估现行各国规范计算方法适用性,设计制作了22根构件进行压弯试验。以Σ型加劲、腹板孔位、偏心荷载作用位置、柱长等为主要参数,考察其对试件屈曲行为、破坏特征和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主要发生畸变屈曲或畸变-整体、畸变-局部相关屈曲,Σ型加劲有效地防止了腹板局部屈曲;腹板开孔不会影响屈曲模式的改变;关于强轴和弱轴的偏压位置及偏心距离对试件畸变屈曲行为有显著影响。采用中美技术标准包括中国规范GB 50018−2002、JGJ/T 421−2018以及北美规范NAS 100−2016计算的承载力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荷载绕强轴偏心作用时,中美规范计算结果均偏于安全;荷载绕弱轴偏心作用时,GB 50018−2002和NAS 100−2016计算结果偏于安全,而JGJ/T 421−2018计算值较为保守,试验与其比值约为1.64,该文建议腹板双肢并合截面整体协同工作下绕弱轴稳定承载力可按全截面计算。 . 2023 40(2): 25-35. 何子奇, 杨光, 周绪红, 彭赛清 为研究腹板并合双肢冷弯薄壁Σ型钢拼合钢柱的畸变屈曲性能及其相关作用,并评估现行各国规范计算方法适用性,设计制作了22根构件进行压弯试验。以Σ型加劲、腹板孔位、偏心荷载作用位置、柱长等为主要参数,考察其对试件屈曲行为、破坏特征和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主要发生畸变屈曲或畸变-整体、畸变-局部相关屈曲,Σ型加劲有效地防止了腹板局部屈曲;腹板开孔不会影响屈曲模式的改变;关于强轴和弱轴的偏压位置及偏心距离对试件畸变屈曲行为有显著影响。采用中美技术标准包括中国规范GB 50018−2002、JGJ/T 421−2018以及北美规范NAS 100−2016计算的承载力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荷载绕强轴偏心作用时,中美规范计算结果均偏于安全;荷载绕弱轴偏心作用时,GB 50018−2002和NAS 100−2016计算结果偏于安全,而JGJ/T 421−2018计算值较为保守,试验与其比值约为1.64,该文建议腹板双肢并合截面整体协同工作下绕弱轴稳定承载力可按全截面计算。 . 2023 40(2): 25-35. 腹板并合双肢冷弯薄壁Σ型钢压弯构件畸变性能试验研究 何子奇, 杨光, 周绪红, 彭赛清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25-35.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26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26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26?pageType=en 25 <![CDATA[Q235钢墙板-Q460高强钢立柱结构体系残余应力分布试验研究]]>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30?pageType=en 郭大鹏, 周超, 王登峰, 王元清 在箱式钢结构中起主要承载作用的侧面墙板-立柱结构体系中,受墙板蒙皮支撑作用的高强钢立柱,其残余应力分布受与墙板焊接连接过程影响,与独立工作焊接H形截面构件有较大差异。为研究Q235钢墙板—Q460高强钢立柱结构体系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采用盲孔法对6个结构体系试件和2个独立Q460高强钢焊接H形截面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测量数据,得到了所有试件的全截面残余应力分布,分析了墙板与立柱焊接连接、截面尺寸等因素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并研究了截面各板件间残余应力的相互影响及自平衡性。结果表明:立柱与墙板的焊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立柱后翼缘中部的最大残余拉应力,减小了后翼缘残余压应力的分布范围,对前翼缘和腹板无明显影响;残余拉应力幅值与截面尺寸无直接关系,残余压应力随着板件宽厚比的增大而减小;各板件间残余应力存在相互影响作用,前翼缘、腹板以及后翼缘与墙板组合板件这3部分分别满足自平衡。提出了适用于Q235钢墙板—Q460高强钢立柱结构体系的较为准确和安全的残余应力分布数学模型,为后续研究受墙板蒙皮支撑的高强钢立柱稳定性奠定基础。 . 2023 40(2): 36-46, 55. 郭大鹏, 周超, 王登峰, 王元清 在箱式钢结构中起主要承载作用的侧面墙板-立柱结构体系中,受墙板蒙皮支撑作用的高强钢立柱,其残余应力分布受与墙板焊接连接过程影响,与独立工作焊接H形截面构件有较大差异。为研究Q235钢墙板—Q460高强钢立柱结构体系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采用盲孔法对6个结构体系试件和2个独立Q460高强钢焊接H形截面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测量数据,得到了所有试件的全截面残余应力分布,分析了墙板与立柱焊接连接、截面尺寸等因素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并研究了截面各板件间残余应力的相互影响及自平衡性。结果表明:立柱与墙板的焊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立柱后翼缘中部的最大残余拉应力,减小了后翼缘残余压应力的分布范围,对前翼缘和腹板无明显影响;残余拉应力幅值与截面尺寸无直接关系,残余压应力随着板件宽厚比的增大而减小;各板件间残余应力存在相互影响作用,前翼缘、腹板以及后翼缘与墙板组合板件这3部分分别满足自平衡。提出了适用于Q235钢墙板—Q460高强钢立柱结构体系的较为准确和安全的残余应力分布数学模型,为后续研究受墙板蒙皮支撑的高强钢立柱稳定性奠定基础。 . 2023 40(2): 36-46, 55. Q235钢墙板-Q460高强钢立柱结构体系残余应力分布试验研究 郭大鹏, 周超, 王登峰, 王元清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36-46, 55.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30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30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30?pageType=en 36 <![CDATA[键槽装配式拼缝受剪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67?pageType=en 王维, 李爱群, 王星星 为了提高装配式RC剪力墙结构中装配式拼缝的受剪性能,提出新型键槽装配式拼缝。开展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受剪性能试验研究,研究不同的键槽倾角、键槽高度和轴压比对其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进而揭示其失效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对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受力性能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其相应的承载力计算理论公式,并利用试验结果对理论分析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键槽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装配式拼缝的抗剪承载力,与平行装配式拼缝相比,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峰值荷载提高百分比大于15%。当键槽倾角在45° ~ 90°范围内时,键槽可以有效提高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峰值荷载,且设置不同键槽倾角的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峰值荷载相差不多。随着键槽高度的增大,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开裂荷载和峰值荷载均略有提高,当键槽高度在5 cm ~ 7 cm范围内时,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峰值荷载相差不多。随着轴压比的增加,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峰值荷载逐渐增加。基于剪切-摩擦理论建立的键槽装配式拼缝峰值荷载的计算公式,理论公式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 . 2023 40(2): 47-55. 王维, 李爱群, 王星星 为了提高装配式RC剪力墙结构中装配式拼缝的受剪性能,提出新型键槽装配式拼缝。开展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受剪性能试验研究,研究不同的键槽倾角、键槽高度和轴压比对其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进而揭示其失效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对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受力性能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其相应的承载力计算理论公式,并利用试验结果对理论分析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键槽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装配式拼缝的抗剪承载力,与平行装配式拼缝相比,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峰值荷载提高百分比大于15%。当键槽倾角在45° ~ 90°范围内时,键槽可以有效提高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峰值荷载,且设置不同键槽倾角的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峰值荷载相差不多。随着键槽高度的增大,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开裂荷载和峰值荷载均略有提高,当键槽高度在5 cm ~ 7 cm范围内时,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峰值荷载相差不多。随着轴压比的增加,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峰值荷载逐渐增加。基于剪切-摩擦理论建立的键槽装配式拼缝峰值荷载的计算公式,理论公式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 . 2023 40(2): 47-55. 键槽装配式拼缝受剪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王维, 李爱群, 王星星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47-55.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67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67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67?pageType=en 47 <![CDATA[不同阻尼模型对地铁振动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影响研究]]>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2.08.0729?pageType=en 田源, 黄羽立, 王一星, 陆新征, 许镇 在结构的弹性动力响应分析中,阻尼具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决定了结构的耗能与衰减行为。准确地理解不同的阻尼模型的适用条件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地铁振动激励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具有以下特点:地铁振动激励强度小,结构通常保持弹性,结构的动力响应行为直接受阻尼影响,合理的阻尼耗能对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地铁振动的频域范围宽,容易激发结构的多组高阶竖向振型,分析中需要合理考虑各阶振型的阻尼行为。各类阻尼模型由于建立在不同的基本假设之上,适用范围各有不同。粘性阻尼模型和滞变阻尼模型是结构动力分析中常见的两类阻尼模型,为明确不同阻尼模型在地铁振动激励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问题中的特点,从两类模型中各选取了一个典型代表(分别为Rayleigh阻尼和通用频变阻尼),并针对四类常见的典型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钢框架-支撑框筒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ayleigh阻尼时,需根据结构动力特性与荷载频率分布合理定义参考频率区间,相对于覆盖荷载主要频率的参考区间,仅覆盖结构自身前10阶竖向振型的参考频率区间过窄,在该文的频率区间下,后者的顶层竖向峰值加速度比前者小49%~92%;通用频变阻尼只需直接定义预期的阻尼-频率关系,与宽参考频率区间的Rayleigh阻尼模型相比,顶层竖向峰值加速度在其75%~156%,对不同的结构、同一结构的不同位置均不同。 . 2023 40(2): 56-65. 田源, 黄羽立, 王一星, 陆新征, 许镇 在结构的弹性动力响应分析中,阻尼具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决定了结构的耗能与衰减行为。准确地理解不同的阻尼模型的适用条件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地铁振动激励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具有以下特点:地铁振动激励强度小,结构通常保持弹性,结构的动力响应行为直接受阻尼影响,合理的阻尼耗能对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地铁振动的频域范围宽,容易激发结构的多组高阶竖向振型,分析中需要合理考虑各阶振型的阻尼行为。各类阻尼模型由于建立在不同的基本假设之上,适用范围各有不同。粘性阻尼模型和滞变阻尼模型是结构动力分析中常见的两类阻尼模型,为明确不同阻尼模型在地铁振动激励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问题中的特点,从两类模型中各选取了一个典型代表(分别为Rayleigh阻尼和通用频变阻尼),并针对四类常见的典型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钢框架-支撑框筒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ayleigh阻尼时,需根据结构动力特性与荷载频率分布合理定义参考频率区间,相对于覆盖荷载主要频率的参考区间,仅覆盖结构自身前10阶竖向振型的参考频率区间过窄,在该文的频率区间下,后者的顶层竖向峰值加速度比前者小49%~92%;通用频变阻尼只需直接定义预期的阻尼-频率关系,与宽参考频率区间的Rayleigh阻尼模型相比,顶层竖向峰值加速度在其75%~156%,对不同的结构、同一结构的不同位置均不同。 . 2023 40(2): 56-65. 不同阻尼模型对地铁振动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影响研究 田源, 黄羽立, 王一星, 陆新征, 许镇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56-65.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2.08.0729 10.6052/j.issn.1000-4750.2022.08.0729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2.08.0729?pageType=en 56 <![CDATA[红砂岩剪切储能与最大剪应变特征试验研究]]>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6.0470?pageType=en 王云飞, 马勇超, 李志超, 王立平, 荣腾龙 为了明确干燥和饱水红砂岩剪切强度、剪切储能与剪应变特征,在岩石剪切试验系统进行了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干燥和饱水红砂岩剪切试验,详细分析了法向应力和饱水作用对红砂岩剪切强度、剪切应变能密度和剪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剪力-剪切位移曲线,干燥状态线性段明显,饱水状态屈服段明显,法向应力在10 MPa~20 MPa,剪切强度和剪切位移增加显著,法向应力在20 MPa~40 MPa切向位移变化很小;压剪应力状态下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明显低于三轴压缩应力状态下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饱水使三轴应力路径下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都弱化,而压剪应力路径下只对内摩擦角弱化。法向应力小于20 MPa时,剪切强度劣化率随法向应力的增加线性增大,法向应力在20 MPa~40 MPa时,剪切强度劣化率在一定值上下波动。峰值剪切应变能密度与法向应力之间存在良好线性变化规律,随法向应力增大,饱水对峰值剪切应变能密度的影响增加。干燥和饱水红砂岩峰值剪切应变能密度分别趋于定值1.4579 MJ/m<sup>3</sup>和1.0033 MJ/m<sup>3</sup>,饱水使峰值剪切应变能密度的劣化率趋于31.18%。根据峰值剪应变随法向应力的变化规律,构建了干燥和饱水红砂岩剪应变经验强度准则。所得成果对红砂岩工程设计及工程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2023 40(2): 66-73. 王云飞, 马勇超, 李志超, 王立平, 荣腾龙 为了明确干燥和饱水红砂岩剪切强度、剪切储能与剪应变特征,在岩石剪切试验系统进行了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干燥和饱水红砂岩剪切试验,详细分析了法向应力和饱水作用对红砂岩剪切强度、剪切应变能密度和剪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剪力-剪切位移曲线,干燥状态线性段明显,饱水状态屈服段明显,法向应力在10 MPa~20 MPa,剪切强度和剪切位移增加显著,法向应力在20 MPa~40 MPa切向位移变化很小;压剪应力状态下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明显低于三轴压缩应力状态下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饱水使三轴应力路径下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都弱化,而压剪应力路径下只对内摩擦角弱化。法向应力小于20 MPa时,剪切强度劣化率随法向应力的增加线性增大,法向应力在20 MPa~40 MPa时,剪切强度劣化率在一定值上下波动。峰值剪切应变能密度与法向应力之间存在良好线性变化规律,随法向应力增大,饱水对峰值剪切应变能密度的影响增加。干燥和饱水红砂岩峰值剪切应变能密度分别趋于定值1.4579 MJ/m<sup>3</sup>和1.0033 MJ/m<sup>3</sup>,饱水使峰值剪切应变能密度的劣化率趋于31.18%。根据峰值剪应变随法向应力的变化规律,构建了干燥和饱水红砂岩剪应变经验强度准则。所得成果对红砂岩工程设计及工程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2023 40(2): 66-73. 红砂岩剪切储能与最大剪应变特征试验研究 王云飞, 马勇超, 李志超, 王立平, 荣腾龙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66-73.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6.0470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6.0470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6.0470?pageType=en 66 <![CDATA[考虑粘结滑移效应的墩柱低周往复加载模拟方法]]>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12?pageType=en 高健峰, 李建中, 梁博 针对桥梁墩柱和承台内的粘结滑移现象,基于fib混凝土规范(fib Model Code)推荐的混凝土粘结滑移模型,推导了纵筋滑移量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对墩柱塑性区域受拉纵筋的应力-应变本构进行修正,以引入墩柱塑性区域和承台内的纵筋滑移量,作为一种等效方法,以考虑粘结滑移对墩柱地震响应的影响,并用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此外,还对所提等效方法和零长度截面单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未考虑粘结滑移会高估墩柱的侧向刚度、累计滞回耗能和残余位移,且无法客观反映滑移导致的墩柱强度退化问题;零长度截面单元法和所提等效方法均能考虑强度退化问题,但前者对粘结滑移的模拟效果受纵筋直径影响显著,后者则能合理捕捉滑移影响下的墩柱往复加载过程。 . 2023 40(2): 74-84. 高健峰, 李建中, 梁博 针对桥梁墩柱和承台内的粘结滑移现象,基于fib混凝土规范(fib Model Code)推荐的混凝土粘结滑移模型,推导了纵筋滑移量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对墩柱塑性区域受拉纵筋的应力-应变本构进行修正,以引入墩柱塑性区域和承台内的纵筋滑移量,作为一种等效方法,以考虑粘结滑移对墩柱地震响应的影响,并用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此外,还对所提等效方法和零长度截面单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未考虑粘结滑移会高估墩柱的侧向刚度、累计滞回耗能和残余位移,且无法客观反映滑移导致的墩柱强度退化问题;零长度截面单元法和所提等效方法均能考虑强度退化问题,但前者对粘结滑移的模拟效果受纵筋直径影响显著,后者则能合理捕捉滑移影响下的墩柱往复加载过程。 . 2023 40(2): 74-84. 考虑粘结滑移效应的墩柱低周往复加载模拟方法 高健峰, 李建中, 梁博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74-84.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12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12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12?pageType=en 74 <![CDATA[独立式石箍窑洞振动台试验研究]]>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14?pageType=en 张风亮, 潘文彬, 刘祖强, 胡晓锋, 赵湘璧 根据现场调研,以山西省静乐县典型三连拱独立式石箍窑洞为研究对象,设计制作了缩尺比例为1∶4的模型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分析了模型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相对位移、位移角、底部剪力与耗能等。结果表明:独立式石箍窑洞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薄弱部位为边洞洞口处拱顶与中窑腿;随着输入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增大,模型结构自振频率下降,阻尼比上升;模型结构各部位的动力放大系数随着输入峰值加速度的增加变化不大, <i>x</i>向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处为拱顶,<i>y</i>向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处为窑顶;输入加速度峰值为70 gal(小震)、200 gal(中震)、440 gal(大震)时,结构最大侧移角均出现在拱顶,分别为1/1618、1/491、1/255,输入峰值加速度为600 gal时,最大侧移角出现在窑顶,为1/102;输入峰值加速度为800 gal时,结构的最大扭转角为0.0037 rad;底部剪力和累积滞回耗能均随着输入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石箍窑洞这一西北传统民居的妥善保护和传承提供科学依据。 . 2023 40(2): 85-96. 张风亮, 潘文彬, 刘祖强, 胡晓锋, 赵湘璧 根据现场调研,以山西省静乐县典型三连拱独立式石箍窑洞为研究对象,设计制作了缩尺比例为1∶4的模型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分析了模型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相对位移、位移角、底部剪力与耗能等。结果表明:独立式石箍窑洞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薄弱部位为边洞洞口处拱顶与中窑腿;随着输入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增大,模型结构自振频率下降,阻尼比上升;模型结构各部位的动力放大系数随着输入峰值加速度的增加变化不大, <i>x</i>向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处为拱顶,<i>y</i>向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处为窑顶;输入加速度峰值为70 gal(小震)、200 gal(中震)、440 gal(大震)时,结构最大侧移角均出现在拱顶,分别为1/1618、1/491、1/255,输入峰值加速度为600 gal时,最大侧移角出现在窑顶,为1/102;输入峰值加速度为800 gal时,结构的最大扭转角为0.0037 rad;底部剪力和累积滞回耗能均随着输入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石箍窑洞这一西北传统民居的妥善保护和传承提供科学依据。 . 2023 40(2): 85-96. 独立式石箍窑洞振动台试验研究 张风亮, 潘文彬, 刘祖强, 胡晓锋, 赵湘璧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85-96.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14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14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14?pageType=en 85 <![CDATA[装配式减震节点转动型阻尼器抗震性能及恢复力模型研究]]>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23?pageType=en 吴从晓, 列文琛, 吴昌根, 李常虹, 李定斌, 吴从永 提出一种可用于预制装配式结构中梁柱连接和耗能的转动型阻尼器——扭转钢管阻尼器。设计了5个不同参数的扭转钢管阻尼器试件并对其进行了拟静力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试件整体绕销轴发生转动变形,具有良好的转动变形能力,极限转角均在0.06 rad以上,延性系数均大于规范要求的4.0;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具有明显的等向强化特征,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达到0.5左右,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试件的壁厚和外径越大、有效管长越小,其转动强度越大;试件在等幅循环加载下各项疲劳性能指标基本在±15%的规范要求内,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在此基础上,对Bouc-Wen模型进行改进以模拟阻尼器的滞回行为,采用量子粒子群算法对试验滞回曲线进行了参数识别,识别结果表明改进Bouc-Wen模型能更好地适应试件的等向强化特性,具有比Bouc-Wen模型更高的模拟精度,可用于整体结构的抗震分析计算。 . 2023 40(2): 97-111. 吴从晓, 列文琛, 吴昌根, 李常虹, 李定斌, 吴从永 提出一种可用于预制装配式结构中梁柱连接和耗能的转动型阻尼器——扭转钢管阻尼器。设计了5个不同参数的扭转钢管阻尼器试件并对其进行了拟静力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试件整体绕销轴发生转动变形,具有良好的转动变形能力,极限转角均在0.06 rad以上,延性系数均大于规范要求的4.0;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具有明显的等向强化特征,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达到0.5左右,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试件的壁厚和外径越大、有效管长越小,其转动强度越大;试件在等幅循环加载下各项疲劳性能指标基本在±15%的规范要求内,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在此基础上,对Bouc-Wen模型进行改进以模拟阻尼器的滞回行为,采用量子粒子群算法对试验滞回曲线进行了参数识别,识别结果表明改进Bouc-Wen模型能更好地适应试件的等向强化特性,具有比Bouc-Wen模型更高的模拟精度,可用于整体结构的抗震分析计算。 . 2023 40(2): 97-111. 装配式减震节点转动型阻尼器抗震性能及恢复力模型研究 吴从晓, 列文琛, 吴昌根, 李常虹, 李定斌, 吴从永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97-111.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23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23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23?pageType=en 97 <![CDATA[基于应变监测数据预测值的藏式古建筑木结构健康状态评估]]>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36?pageType=en 杨娜, 李天昊, 赵恭民 为增加藏式古建筑木结构的安全冗余度,该文提出了短期应变监测数据预测方法,以此对藏式古建筑木结构健康状态进行预判性评估。以回廊结构为对象,利用Sobel算子与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处理传感器带来的多种数据异常。通过多项式回归和功率谱密度的方法确定应变监测数据组分。引入变分模态分解法对数据进行解耦,以Prophet算法预测短期温度监测应变,以Gumbel极值理论预测不同重现期下的人群监测应变。以不同重现期下的应变监测数据预测值的叠加结果确定需重点关注的结构位置和需立即修缮的结构位置,以满足藏式古建木构的预防性保护要求和最小扰动原则。 . 2023 40(2): 112-123, 134. 杨娜, 李天昊, 赵恭民 为增加藏式古建筑木结构的安全冗余度,该文提出了短期应变监测数据预测方法,以此对藏式古建筑木结构健康状态进行预判性评估。以回廊结构为对象,利用Sobel算子与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处理传感器带来的多种数据异常。通过多项式回归和功率谱密度的方法确定应变监测数据组分。引入变分模态分解法对数据进行解耦,以Prophet算法预测短期温度监测应变,以Gumbel极值理论预测不同重现期下的人群监测应变。以不同重现期下的应变监测数据预测值的叠加结果确定需重点关注的结构位置和需立即修缮的结构位置,以满足藏式古建木构的预防性保护要求和最小扰动原则。 . 2023 40(2): 112-123, 134. 基于应变监测数据预测值的藏式古建筑木结构健康状态评估 杨娜, 李天昊, 赵恭民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112-123, 134.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36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36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36?pageType=en 112 <![CDATA[外包不锈钢管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i>N</i><sub>u</sub> -<i>M</i><sub>u</sub>相关曲线研究]]>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37?pageType=en 张颖, 赵晖, 王蕊, 陈鹏 外包不锈钢管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结合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FDST)与不锈钢的优点,在桥墩、海洋平台与输电塔结构中有广泛应用前景。为此,该文基于前期试验,采用自编纤维模型法程序对225个外包不锈钢管CFDST压弯构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各参数对该类压弯构件典型<i>N</i>/<i>N</i><sub>u</sub>-<i>M</i>/<i>M</i><sub>u</sub>曲线的影响,并将相关曲线与普通外包碳素钢管CFDST构件进行了对比,最后提出了该类压弯构件<i>N</i>/<i>N</i><sub>u</sub>-<i>M</i>/<i>M</i><sub>u</sub>相关曲线方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文自编纤维模型法程序可较好预测外包不锈钢管CFDST构件压弯承载力以及<i>N</i>/<i>N</i><sub>u</sub>-<i>M</i>/<i>M</i><sub>u</sub>曲线的发展;混凝土强度、内管径厚比、钢材屈服强度、空心率、名义含钢率与长细比影响<i>N</i>/<i>N</i><sub>u</sub>-<i>M</i>/<i>M</i><sub>u</sub>曲线的形状;由于不锈钢材料明显的应变强化效应,相比于外包碳素钢管CFDST构件,外包不锈钢管CFDST构件的<i>N</i>/<i>N</i><sub>u</sub>-<i>M</i>/<i>M</i><sub>u</sub>曲线接近于钢结构;基于试验与参数分析结果以及外包碳素钢CFDST计算公式,得到了外包不锈钢CFDST相关曲线特征点公式和曲线方程,与程序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 2023 40(2): 124-134. 张颖, 赵晖, 王蕊, 陈鹏 外包不锈钢管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结合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FDST)与不锈钢的优点,在桥墩、海洋平台与输电塔结构中有广泛应用前景。为此,该文基于前期试验,采用自编纤维模型法程序对225个外包不锈钢管CFDST压弯构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各参数对该类压弯构件典型<i>N</i>/<i>N</i><sub>u</sub>-<i>M</i>/<i>M</i><sub>u</sub>曲线的影响,并将相关曲线与普通外包碳素钢管CFDST构件进行了对比,最后提出了该类压弯构件<i>N</i>/<i>N</i><sub>u</sub>-<i>M</i>/<i>M</i><sub>u</sub>相关曲线方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文自编纤维模型法程序可较好预测外包不锈钢管CFDST构件压弯承载力以及<i>N</i>/<i>N</i><sub>u</sub>-<i>M</i>/<i>M</i><sub>u</sub>曲线的发展;混凝土强度、内管径厚比、钢材屈服强度、空心率、名义含钢率与长细比影响<i>N</i>/<i>N</i><sub>u</sub>-<i>M</i>/<i>M</i><sub>u</sub>曲线的形状;由于不锈钢材料明显的应变强化效应,相比于外包碳素钢管CFDST构件,外包不锈钢管CFDST构件的<i>N</i>/<i>N</i><sub>u</sub>-<i>M</i>/<i>M</i><sub>u</sub>曲线接近于钢结构;基于试验与参数分析结果以及外包碳素钢CFDST计算公式,得到了外包不锈钢CFDST相关曲线特征点公式和曲线方程,与程序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 2023 40(2): 124-134. 外包不锈钢管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i>N</i><sub>u</sub> -<i>M</i><sub>u</sub>相关曲线研究 张颖, 赵晖, 王蕊, 陈鹏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124-134.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37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37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37?pageType=en 124 <![CDATA[滑移索结构分析的精确三维有限元法]]>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2?pageType=en 陈诗再, 杨孟刚 针对现有滑移索结构分析方法适用范围有限、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通用、高精度的三维滑移索单元法。基于悬链线理论和Euler-Eytelwein公式,同时考虑了温度效应和滑动摩擦,分别建立了已知单元无应力索长和已知张拉力的三维滑移索单元的基本方程组;利用矩阵微分从单元基本方程组导出了单元的切线刚度矩阵;建立了滑移索结构从张拉到后期加载的全过程精细化分析流程,可实现自动调用建立的各类索单元,准确分析各滑移点的摩擦;通过3个算例的计算及与现有理论解、数值解和试验结果的比较来验证该文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三维有限元法准确可靠,计算效率较高,适用于工程中各种滑移索结构的高精度非线性分析。 . 2023 40(2): 135-144, 189. 陈诗再, 杨孟刚 针对现有滑移索结构分析方法适用范围有限、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通用、高精度的三维滑移索单元法。基于悬链线理论和Euler-Eytelwein公式,同时考虑了温度效应和滑动摩擦,分别建立了已知单元无应力索长和已知张拉力的三维滑移索单元的基本方程组;利用矩阵微分从单元基本方程组导出了单元的切线刚度矩阵;建立了滑移索结构从张拉到后期加载的全过程精细化分析流程,可实现自动调用建立的各类索单元,准确分析各滑移点的摩擦;通过3个算例的计算及与现有理论解、数值解和试验结果的比较来验证该文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三维有限元法准确可靠,计算效率较高,适用于工程中各种滑移索结构的高精度非线性分析。 . 2023 40(2): 135-144, 189. 滑移索结构分析的精确三维有限元法 陈诗再, 杨孟刚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135-144, 189.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2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2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2?pageType=en 135 <![CDATA[GFRP管−灌浆料修复锈蚀钢管节点受压性能研究]]>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4?pageType=en 常鸿飞, 高宇航, 左文康, 李照伟, 严晓宇 圆钢管焊接节点应用广泛,长期服役后的腐蚀退化问题严重影响其安全性和剩余寿命。为研究GFRP管-灌浆料修复锈蚀钢管节点的效果,对6组未锈蚀、锈蚀未修复和GFRP管-灌浆料修复的锈蚀圆钢管T形节点开展了支管轴压力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主管锈蚀导致的约10%重量损失会使节点承载力降低近20%;GFRP管-灌浆料有效地约束了锈蚀主管的侧向外凸变形,使节点的控制破坏模式由主管塑性化转变为主管冲剪,从而使锈蚀节点的受压承载力和初始刚度分别提升约100%和50%,且均高于未锈蚀的对比试件。基于验证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参数分析表明,支主管直径比、GFRP管厚度以及修复主管截面空心率是影响修复节点受压性能的关键参数,主管修复长度和灌浆料强度的影响较小;优化修复构造,可使主管重量损失28%的锈蚀节点承载力提升至锈蚀前的1.5倍以上。最后,基于修复节点承载力达到1.2倍未锈节点的目标,提出了适用于不同节点锈蚀率的修复建议,可为长期服役后锈蚀钢管结构的修复与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 2023 40(2): 145-156. 常鸿飞, 高宇航, 左文康, 李照伟, 严晓宇 圆钢管焊接节点应用广泛,长期服役后的腐蚀退化问题严重影响其安全性和剩余寿命。为研究GFRP管-灌浆料修复锈蚀钢管节点的效果,对6组未锈蚀、锈蚀未修复和GFRP管-灌浆料修复的锈蚀圆钢管T形节点开展了支管轴压力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主管锈蚀导致的约10%重量损失会使节点承载力降低近20%;GFRP管-灌浆料有效地约束了锈蚀主管的侧向外凸变形,使节点的控制破坏模式由主管塑性化转变为主管冲剪,从而使锈蚀节点的受压承载力和初始刚度分别提升约100%和50%,且均高于未锈蚀的对比试件。基于验证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参数分析表明,支主管直径比、GFRP管厚度以及修复主管截面空心率是影响修复节点受压性能的关键参数,主管修复长度和灌浆料强度的影响较小;优化修复构造,可使主管重量损失28%的锈蚀节点承载力提升至锈蚀前的1.5倍以上。最后,基于修复节点承载力达到1.2倍未锈节点的目标,提出了适用于不同节点锈蚀率的修复建议,可为长期服役后锈蚀钢管结构的修复与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 2023 40(2): 145-156. GFRP管−灌浆料修复锈蚀钢管节点受压性能研究 常鸿飞, 高宇航, 左文康, 李照伟, 严晓宇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145-156.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4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4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4?pageType=en 145 <![CDATA[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的性质演化规律及液化阶段性特征]]>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8?pageType=en 张鑫磊, 衣睿博, 纪展鹏, 高洪梅, 王志华 正确认识饱和砂土在液化过程中的性质演变规律是解决可液化土层大变形问题的关键。通过饱和砂土不排水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砂土液化过程中剪应力-剪应变关系、孔压增长速率和流动性的演化规律。发现饱和砂土由固态向液态的转变过程存在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饱和砂土的液化过程可根据孔压比增长速率特征点划分为固态、固-液过渡、触变性流体及稳定流体四个阶段,而土体的孔压比增长速率与其产生的残余剪应变相关;围压和循环应力比会影响土体液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持续时间,围压越低、循环应力比越高,饱和砂土越容易从固体阶段转变为流体阶段;饱和南京细砂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的所需振次与对应的孔压比之间呈线性关系。 . 2023 40(2): 157-167. 张鑫磊, 衣睿博, 纪展鹏, 高洪梅, 王志华 正确认识饱和砂土在液化过程中的性质演变规律是解决可液化土层大变形问题的关键。通过饱和砂土不排水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砂土液化过程中剪应力-剪应变关系、孔压增长速率和流动性的演化规律。发现饱和砂土由固态向液态的转变过程存在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饱和砂土的液化过程可根据孔压比增长速率特征点划分为固态、固-液过渡、触变性流体及稳定流体四个阶段,而土体的孔压比增长速率与其产生的残余剪应变相关;围压和循环应力比会影响土体液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持续时间,围压越低、循环应力比越高,饱和砂土越容易从固体阶段转变为流体阶段;饱和南京细砂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的所需振次与对应的孔压比之间呈线性关系。 . 2023 40(2): 157-167.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的性质演化规律及液化阶段性特征 张鑫磊, 衣睿博, 纪展鹏, 高洪梅, 王志华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157-167.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8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8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8?pageType=en 157 <![CDATA[现代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桥桥墩横向刚度研究]]>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9?pageType=en 谢铠泽, 赵佳, 赵维刚, 王新敏 现代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桥梁桥墩横向刚度对线路的平顺性有重要影响。基于有限元法,建立曲线桥梁-无缝线路空间耦合作用计算模型,以某35 m+40 m+40 m+35 m曲线钢-混组合桥为例,分析了多种因素对轨向不平顺的影响。结果表明:曲线桥上无缝线路会因纵、横向梁轨耦合作用引起中长波的轨向不平顺;轨向不平顺幅值与桥墩纵向刚度、轨温变化幅度、扣件纵向阻力极限荷载正相关,与桥墩横向刚度、曲线半径、扣件纵向阻力弹塑性临界位移负相关,其中曲线半径影响最为显著;曲线半径从150 m增加至600 m,中点弦测法、矢距差法所确定的轨向不平顺幅值降幅均超过60%;确定了有轨电车常用跨度连续梁桥在不同曲线半径条件下对应的桥墩横向刚度限值,其中钢-混组合桥对应桥墩横向刚度限值是同等条件钢筋混凝土桥的1.2倍~2.0倍。建议曲线桥上无缝线路设计中优化锁定轨温,或采用小阻力扣件,可有效降低因梁轨相互作用引起的轨向不平顺幅值和桥墩横向刚度限值。 . 2023 40(2): 168-178. 谢铠泽, 赵佳, 赵维刚, 王新敏 现代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桥梁桥墩横向刚度对线路的平顺性有重要影响。基于有限元法,建立曲线桥梁-无缝线路空间耦合作用计算模型,以某35 m+40 m+40 m+35 m曲线钢-混组合桥为例,分析了多种因素对轨向不平顺的影响。结果表明:曲线桥上无缝线路会因纵、横向梁轨耦合作用引起中长波的轨向不平顺;轨向不平顺幅值与桥墩纵向刚度、轨温变化幅度、扣件纵向阻力极限荷载正相关,与桥墩横向刚度、曲线半径、扣件纵向阻力弹塑性临界位移负相关,其中曲线半径影响最为显著;曲线半径从150 m增加至600 m,中点弦测法、矢距差法所确定的轨向不平顺幅值降幅均超过60%;确定了有轨电车常用跨度连续梁桥在不同曲线半径条件下对应的桥墩横向刚度限值,其中钢-混组合桥对应桥墩横向刚度限值是同等条件钢筋混凝土桥的1.2倍~2.0倍。建议曲线桥上无缝线路设计中优化锁定轨温,或采用小阻力扣件,可有效降低因梁轨相互作用引起的轨向不平顺幅值和桥墩横向刚度限值。 . 2023 40(2): 168-178. 现代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桥桥墩横向刚度研究 谢铠泽, 赵佳, 赵维刚, 王新敏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168-178.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9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9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49?pageType=en 168 <![CDATA[基于能量系数的分层装配柔性支撑钢结构体系抗震设计与评估方法]]>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51?pageType=en 张瑞斌, 王伟 对为了实现分层装配柔性支撑钢结构体系的损伤控制行为,在建立结构体系损伤控制阶段的能量系数抗震需求指标概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量系数的考虑抗震需求参数概率模型的抗震设计方法与评估流程。选取了一个典型的三层分层装配柔性支撑钢结构体系对所提出的设计与评估流程进行演示说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该文提出的抗震设计与评估流程所设计的结构能够实现损伤控制的性能目标,即损伤集中在易于更换的柔性支撑中,主框架保持弹性,从而使结构震后没有明显的残余变形。并进一步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 2023 40(2): 179-189. 张瑞斌, 王伟 对为了实现分层装配柔性支撑钢结构体系的损伤控制行为,在建立结构体系损伤控制阶段的能量系数抗震需求指标概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量系数的考虑抗震需求参数概率模型的抗震设计方法与评估流程。选取了一个典型的三层分层装配柔性支撑钢结构体系对所提出的设计与评估流程进行演示说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该文提出的抗震设计与评估流程所设计的结构能够实现损伤控制的性能目标,即损伤集中在易于更换的柔性支撑中,主框架保持弹性,从而使结构震后没有明显的残余变形。并进一步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 2023 40(2): 179-189. 基于能量系数的分层装配柔性支撑钢结构体系抗震设计与评估方法 张瑞斌, 王伟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179-189.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51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51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51?pageType=en 179 <![CDATA[半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侧墙底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55?pageType=en 冯帅克, 郭正兴, 刘毅, 潘清, 徐军林, 汪国良, 邢琼 针对半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提出一种新型的车站外侧墙与底板连接节点,该节点通过车站单侧半预制墙板与底板伸出的竖向U型钢筋搭接连接来实现侧墙与底板间的内力传递。为研究该节点的抗震性能,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制作了3个连接区位置各不相同的足尺预制拼装节点试件和1个现浇对比节点试件。以拟静力试验为基础,结合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节点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滞回性能以及U型筋搭接连接的传力性能。研究表明:U型钢筋的搭接连接能够有效传递钢筋应力;预制拼装节点在其连接区内可能出现U型筋弯弧内部混凝土的压碎破坏以及U型筋弯弧段的断裂破坏,两种破坏形态均始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退化;将U型筋搭接连接区设置于车站侧墙的腋板加强段,可以使预制拼装节点呈现出与现浇节点基本相同的承载能力、破坏形态以及滞回性能;在保证不出现钢筋粘结失效的前提下,设置于腋板加强段之外的U型筋搭接连接区可以有效提高节点的抗剪承载力。 . 2023 40(2): 190-201, 212. 冯帅克, 郭正兴, 刘毅, 潘清, 徐军林, 汪国良, 邢琼 针对半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提出一种新型的车站外侧墙与底板连接节点,该节点通过车站单侧半预制墙板与底板伸出的竖向U型钢筋搭接连接来实现侧墙与底板间的内力传递。为研究该节点的抗震性能,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制作了3个连接区位置各不相同的足尺预制拼装节点试件和1个现浇对比节点试件。以拟静力试验为基础,结合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节点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滞回性能以及U型筋搭接连接的传力性能。研究表明:U型钢筋的搭接连接能够有效传递钢筋应力;预制拼装节点在其连接区内可能出现U型筋弯弧内部混凝土的压碎破坏以及U型筋弯弧段的断裂破坏,两种破坏形态均始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退化;将U型筋搭接连接区设置于车站侧墙的腋板加强段,可以使预制拼装节点呈现出与现浇节点基本相同的承载能力、破坏形态以及滞回性能;在保证不出现钢筋粘结失效的前提下,设置于腋板加强段之外的U型筋搭接连接区可以有效提高节点的抗剪承载力。 . 2023 40(2): 190-201, 212. 半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侧墙底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冯帅克, 郭正兴, 刘毅, 潘清, 徐军林, 汪国良, 邢琼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190-201, 212.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55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55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55?pageType=en 190 <![CDATA[极地低温下冻融作用对混凝土断裂性能的影响]]>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56?pageType=en 谢剑, 闫明亮, 刘洋 为研究混凝土在极地及严寒地区经历冻融循环作用后的耐久性能变化情况,该文通过慢冻法开展了84个三点弯曲梁的冻融循环及加载试验。试验以冻融循环下限温度(低至−80℃)、冻融循环次数、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类型为研究变量,对比分析了冻融循环前后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和关键断裂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下限温度的降低以及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以及起裂韧度和断裂能均呈下降趋势,但失稳韧度以及特征长度则呈相反趋势,表明混凝土在经历冻融循环后阻裂的能力下降,但混凝土变形性能有明显改善;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抗冻耐久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海水海砂混凝土经受冻融循环后断裂性能不低于普通混凝土;提出冻融损伤累积量的概念,可利用其反映断裂参数的变化情况和不同冻融工况的定量化比较。 . 2023 40(2): 202-212. 谢剑, 闫明亮, 刘洋 为研究混凝土在极地及严寒地区经历冻融循环作用后的耐久性能变化情况,该文通过慢冻法开展了84个三点弯曲梁的冻融循环及加载试验。试验以冻融循环下限温度(低至−80℃)、冻融循环次数、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类型为研究变量,对比分析了冻融循环前后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和关键断裂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下限温度的降低以及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以及起裂韧度和断裂能均呈下降趋势,但失稳韧度以及特征长度则呈相反趋势,表明混凝土在经历冻融循环后阻裂的能力下降,但混凝土变形性能有明显改善;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抗冻耐久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海水海砂混凝土经受冻融循环后断裂性能不低于普通混凝土;提出冻融损伤累积量的概念,可利用其反映断裂参数的变化情况和不同冻融工况的定量化比较。 . 2023 40(2): 202-212. 极地低温下冻融作用对混凝土断裂性能的影响 谢剑, 闫明亮, 刘洋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202-212.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56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56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56?pageType=en 202 <![CDATA[大跨度钢箱桁组合连续梁桥涡振性能研究]]>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61?pageType=en 周涛, 邓宇, 陈晓虎, 王文熙, 周明星, 华旭刚, 陈政清 主梁的大幅涡振一直是困扰跨海连续梁桥的主要病害之一,但对箱桁组合断面主梁的涡振研究较少。拟建的澳氹第四跨海大桥为一座变截面非对称钢箱桁组合连续梁桥,主梁宽度近50 m,且桥面附属结构呈非对称分布,气动外形极为复杂。该文采用1∶70缩尺比的跨中主梁断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澳氹四桥的涡振性能,对比分析了风攻角、紊流度、桥梁阻尼比、附属结构气动外形等因素对主梁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将外侧栏杆、电缆箱、供水管、风障及防撞栏杆等桥面附属结构拆解,探讨了主梁涡振的原因。进一步比较了中跨跨中(<i>L</i>/2)及三分之一跨(<i>L</i>/3)两种不同断面的涡振性能差异。研究表明:宽幅钢箱桁组合梁断面容易在负攻角下发生大幅涡振,且不同位置两种断面涡振性能差异显著,高耸桁架的遮挡效应对该类桥梁涡脱特性影响较大;非对称横断面形式对涡振性能影响较大,减小外侧栏杆透风率以及采用布置位置合理的下扰流板可有效减小涡振幅值。基于风洞试验数据识别了涡振尾流振子模型的气动参数,准确重现了涡振幅值-风速关系曲线。 . 2023 40(2): 213-221. 周涛, 邓宇, 陈晓虎, 王文熙, 周明星, 华旭刚, 陈政清 主梁的大幅涡振一直是困扰跨海连续梁桥的主要病害之一,但对箱桁组合断面主梁的涡振研究较少。拟建的澳氹第四跨海大桥为一座变截面非对称钢箱桁组合连续梁桥,主梁宽度近50 m,且桥面附属结构呈非对称分布,气动外形极为复杂。该文采用1∶70缩尺比的跨中主梁断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澳氹四桥的涡振性能,对比分析了风攻角、紊流度、桥梁阻尼比、附属结构气动外形等因素对主梁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将外侧栏杆、电缆箱、供水管、风障及防撞栏杆等桥面附属结构拆解,探讨了主梁涡振的原因。进一步比较了中跨跨中(<i>L</i>/2)及三分之一跨(<i>L</i>/3)两种不同断面的涡振性能差异。研究表明:宽幅钢箱桁组合梁断面容易在负攻角下发生大幅涡振,且不同位置两种断面涡振性能差异显著,高耸桁架的遮挡效应对该类桥梁涡脱特性影响较大;非对称横断面形式对涡振性能影响较大,减小外侧栏杆透风率以及采用布置位置合理的下扰流板可有效减小涡振幅值。基于风洞试验数据识别了涡振尾流振子模型的气动参数,准确重现了涡振幅值-风速关系曲线。 . 2023 40(2): 213-221. 大跨度钢箱桁组合连续梁桥涡振性能研究 周涛, 邓宇, 陈晓虎, 王文熙, 周明星, 华旭刚, 陈政清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213-221.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61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61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61?pageType=en 213 <![CDATA[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简支板力学响应机理]]>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64?pageType=en 丁发兴, 王文君, 蒋彬辉, 余志武 拉力膜理论针对的是板大变形下开裂状态的研究,对于火灾下板发生大变形尚未开裂的机理缺乏合理的解释。为此该文采用合理的材料热工性能和热-力耦合本构关系,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简支单向板和双向板的温度场和热力耦合场进行了三维实体有限元分析,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火灾下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变化规律以及钢筋混凝土简支板的力学响应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简支板发生了激烈的应力重分布现象,其变形过程经历弹性、弹塑性、塑性以及受拉开裂四个阶段,在弹塑性和塑性阶段板底混凝土双向受压的倒拱效应使得双向板抗火性能优秀; 当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简支板实验没有达到力学响应的受拉开裂阶段时,板底直接受火区域不会出现开裂现象;与单向板相比,双向板进入塑性与受拉开裂阶段的时间大幅度延长,且塑性与受拉开裂阶段变形速率减缓,因此其抗火性能更优。 . 2023 40(2): 222-231. 丁发兴, 王文君, 蒋彬辉, 余志武 拉力膜理论针对的是板大变形下开裂状态的研究,对于火灾下板发生大变形尚未开裂的机理缺乏合理的解释。为此该文采用合理的材料热工性能和热-力耦合本构关系,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简支单向板和双向板的温度场和热力耦合场进行了三维实体有限元分析,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火灾下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变化规律以及钢筋混凝土简支板的力学响应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简支板发生了激烈的应力重分布现象,其变形过程经历弹性、弹塑性、塑性以及受拉开裂四个阶段,在弹塑性和塑性阶段板底混凝土双向受压的倒拱效应使得双向板抗火性能优秀; 当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简支板实验没有达到力学响应的受拉开裂阶段时,板底直接受火区域不会出现开裂现象;与单向板相比,双向板进入塑性与受拉开裂阶段的时间大幅度延长,且塑性与受拉开裂阶段变形速率减缓,因此其抗火性能更优。 . 2023 40(2): 222-231. 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简支板力学响应机理 丁发兴, 王文君, 蒋彬辉, 余志武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222-231.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64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64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64?pageType=en 222 <![CDATA[弹塑性比例叠加的锥压入半解析模型与试验方法]]>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9.0684?pageType=en 张思宇, 蔡力勋, 司淑倩, 陈辉, 刘晓坤 基于能量密度等效,考虑圆锥压入(锥压入)过程中线性律纯弹性和幂律纯塑性的应变能比例叠加,提出了弹塑性应变能比例叠加的锥压入载荷-位移模型(Load vs. Displacement Model based on Proportional Superposition of elastoplastic-energy under conical indenting,LDM-PS),进而提出了获取材料Ramberg-Osgood律(R-O律)应力-应变关系的锥压入试验方法。针对80种设定材料,通过LDM-PS预测的载荷-位移曲线(正向预测)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密切吻合,并且以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所得载荷-位移曲线作为试验模拟曲线,采用两种锥角圆锥压头分别对平滑材料表面进行两次单锥压入加载(双锥压入),可通过对双锥压入的两个载荷-位移曲线的加载阶段按抛物律(Kick律)回归可实现R-O律参数的求解。由LDM-PS预测的R-O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反向预测)与FEA的条件关系曲线密切吻合;针对8种金属材料完成了双锥压入试验,通过锥压入试验新方法预测的应力-应变关系、弹性模量和强度与传统单轴拉伸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 2023 40(2): 232-246. 张思宇, 蔡力勋, 司淑倩, 陈辉, 刘晓坤 基于能量密度等效,考虑圆锥压入(锥压入)过程中线性律纯弹性和幂律纯塑性的应变能比例叠加,提出了弹塑性应变能比例叠加的锥压入载荷-位移模型(Load vs. Displacement Model based on Proportional Superposition of elastoplastic-energy under conical indenting,LDM-PS),进而提出了获取材料Ramberg-Osgood律(R-O律)应力-应变关系的锥压入试验方法。针对80种设定材料,通过LDM-PS预测的载荷-位移曲线(正向预测)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密切吻合,并且以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所得载荷-位移曲线作为试验模拟曲线,采用两种锥角圆锥压头分别对平滑材料表面进行两次单锥压入加载(双锥压入),可通过对双锥压入的两个载荷-位移曲线的加载阶段按抛物律(Kick律)回归可实现R-O律参数的求解。由LDM-PS预测的R-O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反向预测)与FEA的条件关系曲线密切吻合;针对8种金属材料完成了双锥压入试验,通过锥压入试验新方法预测的应力-应变关系、弹性模量和强度与传统单轴拉伸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 2023 40(2): 232-246. 弹塑性比例叠加的锥压入半解析模型与试验方法 张思宇, 蔡力勋, 司淑倩, 陈辉, 刘晓坤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232-246.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9.0684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9.0684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9.0684?pageType=en 232 <![CDATA[基于微秒脉冲激励的飞翼模型等离子体流动控制试验研究]]>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15?pageType=en 牛中国, 梁华, 蒋甲利 为了改善飞翼布局的大迎角气动特性,采用飞翼全模和半模分别在低速和跨声速风洞中开展了微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试验研究。通过流动显示和测力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主要作用机制和激励频率与激励电压等对飞翼模型失速特性的影响规律,验证了微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从低速到亚声速的有效性,有效的试验最高马赫数<i>Ma</i>达到0.6、雷诺数<i>Re</i>达到3.05×10<sup>6</sup>。试验研究表明:微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通过非定常微尺度压缩波扰动的形式作用于翼面流场,通过频率耦合机制减弱模型的前缘分离涡、抑制翼面的流动分离;无量纲频率<i>F</i><sup><i>+</i></sup>是影响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效果的重要参数;在低速风洞试验风速<i>V</i>=30 m/s时,无量纲频率<i>F</i><sup><i>+</i></sup>=0.35~1.06的控制效果较好,可将模型的最大升力系数提高25%以上、失速迎角推迟4°;在跨声速风洞试验马赫数<i>Ma</i>=0.6时,无量纲频率<i>F</i><sup><i>+</i></sup>=0.22和<i>F</i><sup><i>+</i></sup>=0.44的控制效果较好,可将模型的最大升力系数分别提高4.72%、4.77%,失速迎角分别推迟2°、1°;激励电压越高激励强度越大、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效果越好。 . 2023 40(2): 247-256. 牛中国, 梁华, 蒋甲利 为了改善飞翼布局的大迎角气动特性,采用飞翼全模和半模分别在低速和跨声速风洞中开展了微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试验研究。通过流动显示和测力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主要作用机制和激励频率与激励电压等对飞翼模型失速特性的影响规律,验证了微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从低速到亚声速的有效性,有效的试验最高马赫数<i>Ma</i>达到0.6、雷诺数<i>Re</i>达到3.05×10<sup>6</sup>。试验研究表明:微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通过非定常微尺度压缩波扰动的形式作用于翼面流场,通过频率耦合机制减弱模型的前缘分离涡、抑制翼面的流动分离;无量纲频率<i>F</i><sup><i>+</i></sup>是影响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效果的重要参数;在低速风洞试验风速<i>V</i>=30 m/s时,无量纲频率<i>F</i><sup><i>+</i></sup>=0.35~1.06的控制效果较好,可将模型的最大升力系数提高25%以上、失速迎角推迟4°;在跨声速风洞试验马赫数<i>Ma</i>=0.6时,无量纲频率<i>F</i><sup><i>+</i></sup>=0.22和<i>F</i><sup><i>+</i></sup>=0.44的控制效果较好,可将模型的最大升力系数分别提高4.72%、4.77%,失速迎角分别推迟2°、1°;激励电压越高激励强度越大、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效果越好。 . 2023 40(2): 247-256. 基于微秒脉冲激励的飞翼模型等离子体流动控制试验研究 牛中国, 梁华, 蒋甲利 2023-02-01 Personal use only, all commercial or other reuse prohibited . 2023 40(2): 247-256. article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15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15 40 2 2023-02-01 //www.exbrd.com/article/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1.08.0615?pageType=en 247
Baidu
map